長沙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有關會議精神及部署要求,是一個高舉旗幟、守正創新、實干擔當、凝心聚力的好報告,必將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望城作為省會長沙最年輕、面積最大、唯一橫跨湘江兩岸的主城區,理應在省市發展大局中挑重擔、走在前、作示范。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區上下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堅定“一二三六”發展思路,以“質效倍增拼經濟、擔當善為抓發展”為主題,以“六聯六促”工作機制為統攬,承壓前行、克難奮進,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六高一新”的成績。
2024年,望城區主要指標保持“高位增長”,預計全年GDP增長6%(不含“一鎮四街”,下同),高于全市1個百分點,規工、固投、社零、地方收入分別增長10%、6%、7%、8%,均在全市排名靠前。
發展能級實現“高點躍升”,繼續獲評全國綜合實力、投資潛力百強區和高質量發展50強區,首登全國綠色發展百強榜,望城經開區綜合評價排名首次挺進全國百強,大澤湖片區實現“一鎮兩基地”戰略平臺疊加。
產業項目迎來“高光時刻”,全區規工產值首次突破千億,“一特兩主”產業(智能終端、新材料先進制造、食品醫藥)加速崛起,招商引資奮力實現了“雙百”目標,“五等項目”機制獲全省推介。
改革創新彰顯“高能力量”,經開區機構升格正式落地,創新實施“20+10”減負賦能清單、“數賦村社”平臺、“雷字號”基層治理等改革措施,進一步豐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層實踐。
民生保障交出“高分答卷”,香爐洲大橋、一師大澤湖學校、區人民醫院新院區、潤城生鮮等民生項目建成投運,農民收入連續10年領跑全省,93個農村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0萬元以上。
社會各界給予“高度肯定”,省委沈曉明書記專題調研望城文旅融合,省政協毛萬春主席一個月之內5次調研指導銅官窯發展,市委吳桂英書記、周海兵副省長都對望城美景流連忘返,對望城優勢如數家珍。
與此同時,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經濟生態更加風生水起、社會生態更加風平浪靜、自然生態更加風調雨順的“新四風”良好態勢在全區進一步鞏固拓展。
下一步,望城區將深入學習貫徹市兩會精神,全面對標中央、省、市部署要求,進一步優化全區工作舉措,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望城答卷。
2025年,我們將重點做到“六個抓好”。一是抓好產業升級,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做活做亮現代服務業,做實做特現代都市農業,厚植發展新優勢。二是抓好有效需求,擴大項目投資,深挖消費潛力,積極促進出口,強化發展新支撐。三是抓好品質提升,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景區運營水平和城鄉融合水平,拓展發展新格局。四是抓好民生改善,堅持共享發展、安全發展和綠色發展,彰顯發展新成色。五是抓好改革創新,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大效能創新和更高水平開放,激發發展新動能。六是抓好黨建引領,做好“干字當頭、實干擔當”文章、“拼字為要、團結拼搏”文章和“嚴為常態、嚴管厚愛”文章,濃厚發展新氛圍。
全區上下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奮勇爭先,以“跳起來摘桃子”的昂揚姿態,以“撲下身抓落實”的實干作風,加快繪就中國式現代化望城圖景,為省市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