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典型經驗 > 正文

石正軍:黑土地上畫冰雪

2024年12月31日,石正軍在海南省海口市美社村采風。(趙寒琪/攝)

石正軍,1968年出生于黑龍江省龍江縣,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現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亞冬會)將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這是繼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中國舉辦的又一重大國際綜合性冰雪盛會。

對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石正軍來說,最近一段時間特別忙碌。為了迎接亞冬會的召開,也為了給“爾濱”的冰雪文化助力添彩,他創作了多幅書畫作品,并籌備和參與了多個藝術展。

“我是從黑土地走出來的,藝術根脈和創作靈感都來自東北大地,特別希望能為家鄉的發展做一些貢獻。”石正軍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冰雪同夢”,投身亞冬會

此次亞冬會的主題口號是“冰雪同夢,亞洲同心”。冰雪同夢,意在亞冬會為各國運動員展現冰雪運動魅力、實現人生夢想搭建了廣闊舞臺,也體現了人類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更寄托著激勵更多人投身冰雪運動的期待。

亞洲同心,展現了各國人民以真誠和熱情增進團結和友誼,以交流和尊重推動文明互鑒和進步的共同期許,表達了追求和平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在石正軍看來,“冰雪同夢,亞洲同心”的精神不僅要通過體育來展現,更要通過文化藝術來展現,因為冰雪文化是黑龍江乃至整個東北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之一,應該大力介紹給所有參加亞冬會的海外賓朋。為此,他專門創作了一幅冰雪題材的繪畫作品《興安人家》。

畫面中,一個圍著籬笆的農家小院寧靜祥和,院門外便是大興安嶺的密林,簡單的水墨色調勾勒出靜謐而溫暖的氛圍。

“在畫樹林時,我特意畫上了樹掛,也就是霧凇。每年冬天,黑龍江普降大雪后,到處都是這樣的景色。哈爾濱市內滿城樹掛,掩映在各種建筑中間,就像水墨畫一樣美。”石正軍說。

在另一幅同類題材畫作《朦朧霧凇》中,他更加細致入微地描繪了大興安嶺霧凇的晶瑩剔透之美,黑、白、灰三色將附著在樹枝上的冰凌生動地呈現出來。

“這幅畫也是為了迎接亞冬會而創作的,但我想表現的不是競技運動本身,而是競技場所處的自然環境——大興安嶺。滑雪坡道旁的景色,體現了當地民風的自然與淳樸。冬季的大興安嶺有一種原始之美,給人的印象是幽深的、純潔的、神秘的,這種環境是人類與自然共生并能從中獲取力量的來源。”

第五屆“華德杯”全國專業冰雕藝術展金獎作品《太空探索》。

除了書畫創作,石正軍還參與組織了多個藝術展,其中包括第五屆“華德杯”全國專業冰雕藝術展。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冰雕藝術家和高校團隊,大家以冰雪為媒介,共同演繹冰雕藝術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內涵。其中榮獲金獎的作品《太空探索》是學生團隊作品,以航天飛機為核心意象,線條流暢而富有動感,象征著人類在航空航天領域不斷突破的卓越成就。

冰雪打造的“童話世界”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據石正軍介紹,2025年全國青少年冰雪畫藝術展即將在哈爾濱開幕,主題是“冰雪童夢,成就未來”,征集到的作品來自世界各地,內容豐富多彩——冰雪民俗、冰雪美景、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石正軍希望通過這次藝術展及相關活動,進一步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冰雪文化和冰雪藝術。

曾輟學做豆腐

石正軍對東北的黑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老家在黑龍江省龍江縣農村,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

14歲時,石正軍輟學了。他對記者回憶:“那時農村正在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周圍跟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主要是從14歲到17歲的,為了讓家里收入高一些,很多都不上學了,每天下地種田或者放羊放馬。”

除了這些農活兒,石正軍還跟著父親學會了做豆腐。

“我爸爸每天凌晨2點起床,把頭天晚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漿,在鍋里熬上。我是4點起,負責搖風輪,它類似一個手搖吹風機,能讓火燒得更旺。當時農村的電力不足,我要連續搖四五個小時的風輪。”因為家里買不起煤,只能燒焦油渣。這是熱電廠和鋼廠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污染性很大,但價格便宜。

到早晨八九點鐘,豆腐做好了。石正軍又趕著馬車,走村串巷去賣。

寒冬臘月里,他的衣服因為做豆腐時吸收了水汽,像盔甲一樣凍在身上,再加上燒焦油渣時熏出的煙,全身黑乎乎的,“只有咧嘴笑時露出的牙齒、轉眼珠時露出的眼仁是白的”。

就這樣過了兩年。有一天,石正軍上小學時的校長前來借焦油渣燒火做飯,石正軍的父親干脆留校長在自己家吃了一頓。聊天時,校長說:“你應該讓石正軍繼續讀書。這孩子上學時總考全班第一,就這么荒廢了太可惜。”

經過考慮和商量,石正軍的父親聽從了校長的建議。

其實,石正軍心中一直殘存著上學夢。在輟學的兩年里,他還堅持自學俄語。在校長的推薦下,他到離家20公里的一所中學復學了。

報到那天,石正軍自己背著行李,從汽車站走到學校,因為路不好走,他摔了五六個跟頭。

“我非常珍惜復學的機會,所以很刻苦,每天早上5點就到教室自習。冬天的時候,我會提前把爐子燒熱,等同學們7點到校時,教室里是暖的,我也學習兩個小時了。”石正軍很快又成了全班第一名。半年后,他升入初三,被分到成績最好的尖子班,還當了班長兼學習委員。

畢業時,他考入龍江縣第一中學,繼續當班長,后來又被評為齊齊哈爾地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高考成績因此加了20分,遠遠超過了重點線,考入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現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從“玩手戳”起步

石正軍從小就對篆刻感興趣。初中時期,他經常自己做“手戳”——把塑料牙刷柄切成方塊,在上面刻名字。這個愛好,他一直保持到大學。

“剛到哈爾濱讀書時,我還有點自卑,因為同學們談論的很多事物我都沒聽過。有一次,一個同學用洗潔精洗碗,我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這種東西。”

為了克服自卑心理,石正軍在學習和文體特長方面努力提升自己。1990年,為了迎接第七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召開,哈爾濱舉辦了主題篆刻大賽,石正軍的作品獲得了三等獎,一下子成了校園名人。這對他是一次莫大的鼓勵。

之后不久,他認識了一個女孩,后來成為他的妻子。

“她當時剛從軍校畢業,分到我們學校所在的軍工大院部隊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倆相識了,后來逐漸發展成戀人。”石正軍回憶道。他把女孩的名字刻在手戳上,作為禮物送給對方。沒想到,女孩在部隊里的業務師父是一位篆刻高手,還是哈爾濱市篆刻學會的秘書長。

在名師的指點下,石正軍正式走入了篆刻殿堂。“老師跟我說,你光練篆刻不練書法是不行的,因為沒有筆意。于是,我又開始練習書法,從篆書入門。”

大學畢業后,石正軍進入哈藥集團工作。他的大學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卻選擇了銷售崗位。在之后的20年里,他一邊工作一邊練習書法和篆刻,從普通銷售員逐漸成為銷售科副科長、科長和銷售總監,同時,他的書法和篆刻作品也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專業藝術展中獲獎,并被多家專業機構收藏。

2003年,石正軍離開哈藥集團,開始從事醫藥代理工作,同時兼職當書法篆刻老師。2012年,他的書法作品在韓國首爾展出后,獲得較大反響。有媒體評論,石正軍的作品“整體風格古拙大氣,渾厚蒼茫,瀟灑冷逸,其所作簡帛古隸,風標獨具,自成一格”。

“文化是冰雪旅游的魂”

2013年,石正軍調入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正式進入專業機構工作。之后,他又開始在繪畫領域鉆研,尤其是大寫意山水畫、冰雪山水畫等。

“在藝術風格上,我推崇大道至簡,也喜歡刪繁就簡,以簡潔的藝術語言表現中國畫的意境。”石正軍說。

2022年,石正軍調入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任秘書長;2023年初,擔任該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在隨后召開的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第十屆理事會理事。

最近兩年,哈爾濱的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獲得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在石正軍看來,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首先是總書記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是哈爾濱冰雪熱的根源和最大推動力;其次,哈爾濱本身擁有的冰雪資源和冰雪文化傳統,是發展文旅產業的基礎和優勢。但我認為,哈爾濱之所以能吸引到世界各地的游客,核心還是人——哈爾濱人的熱情、誠意、努力,被全國人民、被世界看到了。”

石正軍認為,哈爾濱的冰雪旅游特色在于“完整性、立體性、綜合性”,其中不僅有美景,還有歷史文化、商業服務、衍生產品,“游客在這里可以感受黑龍江地區人民自古以來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包括舉辦亞冬會這樣的國際賽事,很多體驗是在其他國家的冰雪城市感受不到的。可以說,文化是哈爾濱冰雪旅游的魂。”

2024年12月,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里,游客在暢玩。

現在,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游客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景點越來越豐富、科技手段越來越新。比如冰雕上的燈光設備,從最早的燈泡變成節能燈帶,又升級為投射激光燈,此外還有人工智能設備的運用,將冰雪建筑與藝術設計完美融合。

談到這些發展變化,石正軍感到非常自豪:“現在,我每到一地,都會說一句話:我在‘爾濱’等你。”

[責任編輯:李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