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文史 > 正文

讓非遺影像呈現更多文化之光

受現代生產生活方式沖擊,非遺的傳承面臨多重挑戰。傳承非遺,要先把非遺留下來,而影像是留住非遺的重要手段。

前不久,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與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4非遺影像展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舉辦。影像展全面展示了我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年來的非遺保護成果,總結了我國非遺影像記錄工作的經驗,并通過舉辦學術對話交流活動探索非遺影像記錄的新路徑。

在非遺影像展交流對話活動上,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主任、館長郭藝分享了一組展覽: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一樓有一面高約5米的“百工墻”,墻上數百雙巧手在勞作——腌制火腿、編織竹器、雕刻木雕、炒制茶葉……這些畫面是非遺記錄團隊歷時兩年多時間追蹤記錄500余名傳統手工藝從業者的成果。

“這些影像不僅是記錄,也是挖掘整理。”郭藝說,“很多手工藝雖然過去在民間流傳,但缺乏第一手影像記錄資料。隨著民間老手工藝人的逝去,很多傳統手工藝面臨人亡技絕的尷尬。這些影像能夠讓人直觀了解傳統手工藝,讓其多了一份傳承下去的希望。”

2024年11月12日,李子柒的“大漆視頻”發布不到一小時,點擊量就達千萬次,讓觀眾見識了大漆髹飾技藝的精致。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興起,為非遺影像傳播提供了廣闊平臺,讓更多非遺被“看見”。因此,此次非遺影像展把放映場所從線下延伸到線上,百余部作品同時展映,提升了非遺的社會能見度。

非遺影像不僅是記錄和傳播載體,也是一方可以吸收利用非遺元素的藝術試驗田。

2024非遺影像展開幕影片《非遺國潮樂·墜美系列》以傳統曲藝河南墜子為基礎,融入現代搖滾樂元素,創造出獨特的音樂風格,讓觀眾耳目一新。“我們希望通過對傳播內容、方式等的創新,打破傳統曲藝的局限,以更年輕、更新潮、更接地氣的方式,激發年輕人對非遺的關注和熱愛。”《非遺國潮樂·墜美系列》主創、河南工業大學教授尚娜說。

影像為非遺的記錄傳播提供了重要手段,為非遺的傳承、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利用影像記錄和傳播非遺的過程中,如何保持非遺的本真性與完整性,避免過度商業化、娛樂化對非遺內涵的侵蝕,是當下影像創作者應重視的問題。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蘭靜呼吁,非遺影像工作者要深入非遺代表性項目所在社區,關注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傳承群體的鮮活故事,關注非遺代表性項目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這樣才能完整真實地記錄非遺、傳播非遺。

此外,蘭靜也呼吁加強對非遺影像版權的保護與管理,確保非遺影像資源的合法使用與有序傳播,同時要加大對非遺影像記錄與傳播的資金投入與技術支持,培養更多專業的影像人才,持續提升非遺影像的質量與水平。

(本報記者 韓業庭 本報通訊員 楊超)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