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何錫輝
做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抓牢、守好思政課主陣地。教學資源作為教學的基礎所在,其開發及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快大思政課教學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更好地發揮大思政課建設的系統效應,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應有之義。
促進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集成
大思政課教學資源,是指支持大思政課教學活動各要素各環節順利開展和提升大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條件綜合。為了進一步推進大思政課教學改革,應進一步明確教學資源開發的目標,凸顯教學資源供給的精準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教學資源從開發向系統開發的歷史性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這為大思政課教學資源系統開發指明了方向。在理想信念層面,要深入開發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的教學資源。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大思政課教學要解決好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問題,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踐養成方面,要深入開發立志報國、挺膺擔當的教學資源,各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校友資源,挖掘其中的典型,把身邊人、身邊事轉化為教學資源,以此增強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情感認同。
明晰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層次
教學資源具有鮮明的情感認同性,越是學生熟悉的人和事越能激發學生的內心認同,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故可以將大思政課教學資源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劃分為學校層次、區域層次、全國層次。學校層次的大思政課教學資源,可以校史資源、校友事跡為重點,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將這些生動的愛黨報國事跡充分開發為教學資源,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國情,還能很好地服務思政課教學,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時代自信心。
再者,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要考慮到高校所在地的實際,全方位整合所在地區的黨史部門、高校、專家智庫、民間機構等力量,著力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運用數字人文等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深度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先鋒模范事跡等,形成沉浸式大思政課教學資源。
最后,全國層次的教學資源可選擇范圍更廣,開發時應秉持代表性、普適性、感染性的原則,既要結合教學所需,也要通俗易懂,能夠被廣泛認可和接受。從學校到區域再到全國,構成了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的三個層次,應結合不同層次的實際,構建大思政課教學資源的差異化開發格局。
匯聚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合力
開發大思政課教學資源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全局性系統工程,需要以學校為主導,統籌政府、社會、家庭等各方資源,建構協同合作的良好關系,實現大思政課教學資源的有效供給。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要依據實際,明確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的需求清單,為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提供“思路圖”和“進度表”,再統籌各方優勢資源,以解決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中所存在的問題。政府、社會、家庭等主體要強化責任意識,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教學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提供相應的場地、設施、資源、載體支持。同時,要將協同合作好的經驗、好的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更好地開發大思政課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