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熱點觀察 > 正文

二〇二四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百分之五——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十足

江蘇省港口集團南京港龍潭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派繁忙景象。

方東旭攝(人民視覺)

1月17日,中國交出2024年經濟發展“成績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141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92087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765583億元,增長5.0%。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17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特別是及時部署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下階段,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這份成績實屬不易

2024年,全球經濟仍處于周期調整之中,保護主義浪潮加劇,地緣政治風險不減。面對多重挑戰,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答卷:

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895億元、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高質量發展成色十足,成績實屬不易。”康義說。

“不易”體現在哪兒?康義介紹,2024年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沖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特別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一度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局面。

一攬子政策及時出臺。2024年9月,中國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有效激發了發展活力、擴大了市場需求、拉動了企業生產、提升了市場活躍度、增強了發展信心。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5.4%,比三季度加快了0.8個百分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2024年10月開始回升到景氣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服務指數穩中有升,12月達到52.2%。

經濟爬坡過坎過程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升到16.3%、34.6%,比上年分別提高0.6和1.0個百分點。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年末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達到67%,比上年末提高0.84個百分點。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據初步測算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3.8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康義說。

有效應對風險挑戰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向前行,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就經濟領域熱點問題給出分析和解答。

針對房地產問題,康義說,2024年多個部門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取消了限購、限售、限價和普通住宅與非普通住宅的標準,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存量貸款利率以及換購住房的稅率,合力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如今,各地區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準施策,政策效果不斷顯現。

“2024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都實現正增長。從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銷售情況看,12月當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0.3%、4.1%。”康義表示。

談及通脹表現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運行呈現小幅上漲態勢,全年上漲0.2%,漲幅和2023年持平。CPI漲幅受食品和能源價格回落的影響比較大,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整體比較穩定。

付凌暉透露,從今年1月的初步情況看,蔬菜、鮮果、飛機票、旅游等商品和服務價格穩中有漲,預計1月CPI同比漲幅擴大。同時,企業和居民整體預期改善,也有助于CPI溫和回升。“相信宏觀政策的加力實施,將為經濟增長和物價合理回升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2025年CPI有望溫和回升。”付凌暉說。

在就業方面,2024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是5.1%,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同時,農民工、青年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狀況有所改善。“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脫貧人口的務工就業規模超過3300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而且是連續四年超過3000萬人。”付凌暉說,經濟總量擴大、服務業就業容量增長、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對就業形勢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與“勢”依然占優

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如何?2025年將會保持怎樣的發展態勢?這些問題備受海內外關注。

康義表示,潛在增長率是反映經濟增長能力的一個研究性概念,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假設,測算結果都會有一些差異。綜合近年來多數機構和學者的研究結果,中國現階段經濟潛在增長率仍然保持中高速水平。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會加深。但是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勢也沒有變,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發展的‘時’和‘勢’依然占優。”康義說,中國2025年經濟發展信心主要來自于基礎、動能、政策支撐等多個方面。

經濟持續向好有基礎——經濟向好發展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經濟體量、市場容量都很大,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也很強。2024年,中國每天生產8萬多輛汽車、340萬臺智能手機,有超過4.7億件快遞在寄送。

經濟持續向好有動能——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壯大。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1.8%,比2022年提高1.3個百分點。2024年數字經濟的占比還會提高,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動能。

經濟持續向好有支撐——一攬子政策效果將不斷顯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等,將有效激發內需潛能,提振居民消費,為今年經濟穩定運行、向好發展提供更強需求動力。

經濟持續向好有活力——深化改革開放將增強發展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措施,相關舉措穩步落地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經濟活力。

“我國宏觀調控經驗豐富,企業敢闖敢拼,人民群眾勤勞智慧,這些都增強了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應對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康義說。

[責任編輯: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