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在哪里,理論宣講就跟進到哪里,黨的好聲音就傳播到哪里。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通過創新整合力量、用心定制內容、精心拓展載體,發揮青年作用,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落地生根。
創新整合力量,組建過硬宣講隊伍
走進新安鎮前進村黨群服務中心,這里正在開展一場由包聯單位旗委黨校組織的“聚焦民生、情牽百姓”宣講活動,大家圍坐在一起,老師們為群眾詳細列舉了近年來黨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包括農業生產補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社會保障以及農業科技推廣等多個方面。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這些政策的具體內容、申請條件和操作流程,拉近了黨群之間的距離。
為了更好地把“熱氣騰騰”的理論知識送進百姓心中,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入腦入心、落地生根,烏拉特前旗從政治立場堅定、理論素養扎實、表達能力突出幾個方面選拔“理論學習輕騎兵”,同時,通過舉辦“理響烏拉特前旗·總書記來到我家鄉”干部職工理論宣講比賽,選拔出一批讓干部群眾愿意聽、聽得懂、接地氣的優秀青年宣講人才。
全旗以加強宣講隊伍建設為抓手,廣發“招募令”,組建了“理論學習輕騎兵”宣講隊、包聯單位宣講隊、百姓名嘴宣講隊、勞模宣講隊、基層宣講小分隊等36支宣講隊伍。截至目前,宣講隊開展集中宣講140余次,覆蓋人群13000余人次,真正讓群眾深刻認識到惠從何來,更加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用心定制內容,探索多元宣講模式
走進烏拉山鎮民族社區,一場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活動以當地文藝工作者弓秀清創作的原創歌曲《娜仁花開向太陽》拉開了帷幕。
烏拉特前旗針對機關企事業單位、農牧區、社區、“兩企三新”組織等不同領域,結合各領域實際定制講課內容,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分眾化宣講,把理論講鮮活、把思想講透徹、把故事講生動,傳遞黨的聲音,宣講黨的政策,讓各領域人群聽得懂、愿意聽、喜歡聽。
“為了讓居民群眾能夠聽得懂、記得住黨的好政策、好方針,我們將理論政策寓于三句半、快板、山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中進行傳唱,使政策宣傳更加生動有趣。”烏拉特前旗烏蘭牧騎隊長肖玉梅說。
在機關企事業單位,聚焦自身崗位職責,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干部職工干事創業作為理論學習的根本任務,用事實數據、典型案例,鮮活生動地從不同角度展示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全體干部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在農牧區社區,結合實際從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出發,探索通過庭院宣講、小區宣講、圓桌宣講、文藝演出等形式,開展場景式、互動式嵌入微宣講;在“兩企三新”組織,立足展現各行各業草原兒女在各自的崗位上擔當實干、默默奉獻,為建設好美麗家園、筑牢祖國北方安全屏障接續奮斗的情景,開展示范宣講。截至目前,在各領域黨組織開展示范宣講60場次、微宣講350余場。
精心拓展載體,構建特色宣講平臺
眼下,正值農閑季節,蘇獨侖鎮的“板凳講習所”又熱鬧了起來,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聆聽“鄉音宣講團”成員用親切的鄉音講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等理論政策。
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村內廣場等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宣講員的身影,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黨的聲音。“老師們用家常話、地方話給我們講身邊的惠民好政策,原來黨和國家為我們做了這么多!”蘇獨侖鎮村民楊乃兒在聽了“鄉音宣講團”成員的宣講后感慨地說。
針對不同受眾人群,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精心設置一批小而精的宣講課程。線下,利用現有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室、文化大院等平臺,以講黨課、召開專題講座、“背包講堂”、鄉音宣講等形式,開展訂單式、流動式宣講。同時,依托黨史黨建展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基地、農耕博物館、西紙記憶展廳等全旗各領域17個教育場館,以場景式、體驗式宣講有形有感有效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發自內心感黨恩、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在線上,利用“理響烏拉特前旗”視頻號,制作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理論宣講微視頻14期,群眾點擊量達到11.6萬人次,推進黨的理論政策隨時學。
各領域宣講隊以“小切口”講好“大道理”,用“身邊事”講清“大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真抓實干,為譜寫烏拉特前旗高質量發展篇章貢獻智慧力量。(作者:聶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