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集團)持續貫徹落實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要求,圍繞“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農產品儲備集團”的戰略目標,以對標提升為抓手,從對標中找差距、在管理中抓提升,強化直屬庫管理,切實發揮儲備保障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服務宏觀調控“主力軍”作用、保供穩鏈“頂梁柱”作用。全國政策性糧庫存檢查結果顯示,中央事權糧油庫存數量真實、質量良好,中央戰略儲備糧綜合儲存損耗率持續控制在1%以內。
深化倉儲精益管理,確保直屬庫儲糧安全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運用數智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倉儲產業,深入開展“標桿庫”創建,提升倉儲精益管理水平,不斷推動糧食倉儲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開展“標桿庫”建設。聚焦“聽黨話、管好糧、不出事、效益好”要求,全面對接管理提升行動重點任務,統一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創建一批“基層黨建牢固、基礎管理先進、風險防控有力、業務效益突出”的“標桿庫”。嚴格評價標準,強化橫向和縱向對比、分類評選,綜合考慮客觀資源稟賦和主觀擔當作為,對出現風險事件及時動態調整,對“標桿庫”給予工資總額浮動獎勵,推動直屬庫在“立標、對標、達標、創標”中實現倉儲管理水平的提升,帶動企業管理流程、管理機制、管理模式創新。
深入推進綠色儲糧。加強綠色儲糧技術研發和攻關,在倉儲工藝、害蟲防治、智能設備、質量檢測等方面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集成創新和試點推廣,成功聯合研制全球首座“架空式糧食氣膜倉”,構建糧食儲藏領域跨界創新模式。加大綠色儲糧技術推廣和示范應用,積極應用節能環保設備,推進新能源綜合利用,綠色儲糧覆蓋率達到98%,既保障中央儲備糧質量良好,又進一步實現減損增效、保質增效、降本增效。
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智慧糧倉”項目建設,持續擴大糧、棉、油庫購銷調存的數字化應用場景,進一步強化算力、豐富算法,將數字化手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各方面和全過程。全面改造升級糧食出入庫系統,實現入門登記、自主扦檢、自主檢斤、自動結算等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做到“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綜合應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圍繞糧食“購、銷、調、存”等主要業務環節,開發糧食數量、糧食質量、人車行為、安全生產和購銷業務監管等五大類25種預警算法,搭建3D立體可視化糧庫和智慧監管平臺,對異常情況進行三級穿透式風險預警,實現“人找問題”向“問題找人”的轉變。
強化運營協同管理,增強直屬庫執行能力
深化直屬庫改革,強化直屬庫在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中的具體執行主體和成本控制中心定位,優化新的運營管控模式,強化直屬庫和分公司的運營協同,不斷增強服務保障糧食安全執行能力。
規范直屬庫權力運行。明確直屬庫具有基層黨建、儲糧管理、技術應用、輪換購銷、降本增效、風險防控、隊伍建設等7項基本職責。制定《直屬庫經營管理權限清單》,規范直屬庫在選人用人、收入分配、物資和服務采購、資產處置等方面的權限,進一步壓縮直屬庫自由裁量權,縮短管理鏈條。完善直屬庫治理結構,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厘清治理主體權責邊界,規范決策程序。加強直屬庫自我監督體系建設,全覆蓋設立500余個監督小組,實現對直屬庫經營管理活動的全方位監督。開展直屬庫內控手冊標準化建設,優化直屬庫倉儲管理、財務管理、購銷管理、資產管理、黨群人事紀檢、綜合管理等六大類重點業務流程,近年來全系統整章建制約6000項、修訂內控流程約1000條、更新風險控制矩陣約2000條,進一步提升直屬庫規范管理水平。
完善輪換購銷協同運營機制。加強分公司輪換購銷中心建設,實行“六統一”集中運作(即統一制定策略、統一購銷價格、統一把控節奏、統一管理客戶、統一審核合同、統一盈虧核算),健全分公司“統一決策+集中運作”和直屬庫“參與決策+高效執行”輪換購銷協同運營機制。優化兩級企業考核體系,對直屬庫重點考核執行購銷指令、完成價差目標、落實出入庫任務、采集市場信息等,建立超額利潤獎勵、成本控制獎勵、補償獎勵、核心骨干獎勵四項激勵機制,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政令順暢、執行高效的輪換購銷工作局面。輪換購銷實行協同運營后,效益不斷提升,以某產區分公司為例,2024年度噸糧創效同比增加54元。
優化直屬庫財務管理。加強分公司財務集中管理中心建設,搭建預算、核算、資金、稅務四大平臺,推動直屬庫財務管理職能向加強預算執行、成本控制、財務監督、風險管控、稅務管理等轉型。建立基礎業務價值管控、財務收支定額標準、前瞻性成本控制、業財聯動合規風控四大模型,升級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強化直屬庫成本費用對標管理、定額管理,深化全口徑人工成本管理,加強直屬庫預算執行情況跟蹤分析,嚴格考核獎懲,激發直屬庫降本增效主觀能動性,確保實現各類經營目標。
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激發直屬庫活力動力
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以崗位價值評估為牽引,深化直屬庫三項制度改革,完善具有公益類企業特點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進一步激活服務保障糧食安全動力活力。
推行崗位價值評估。選取國際先進評估工具,完善崗位設置方案,編制全員崗位說明書,建立28級崗位體系和崗位績效工資體系,差異化設置各崗位薪酬結構比例、級差檔差,實現不同轄區直屬庫崗位分級“一張圖”,打通了構建全系統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堵點。動態優化儲備規模變動和分(子)公司彈性設置,以直屬庫儲備規模為基礎,將直屬庫劃分四個類別,分類明確內設機構、中層干部職數和人員編制。
推進用工市場化。大力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分類細化優化退出標準和渠道。全覆蓋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改變傳統身份管理為市場化崗位管理,將經理層成員績效年薪占比提高到60%,副職個性化考核指標權重不低于50%,明確業績考核結果與薪酬的兌現關系及計分規則,2024年共有1.38%的經理層成員因觸發契約退出條款退出崗位。參照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方式,分層分類落實管理人員經營管理責任,截至2024年12月底,覆蓋比例達100%。
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修訂直屬庫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健全工資總額與經營業績、承擔功能使命任務掛鉤機制,對落實儲備增儲、執行國家最低收購政策給予專項支持。全面實施“一人一表、一崗一考”績效考核,突出針對性、挑戰性設置績效目標值,堅持定量考核為主、定性評價為輔,個人績效與組織績效掛鉤,嚴格做到得分強制排名、結果強制分布、獎懲剛性兌現,考核結果與薪酬增減同向聯動。建立員工利益與企業發展掛鉤的“5+N”中長期激勵機制和總經理基金獎勵機制,規范貢獻獎和“標桿庫”獎勵等評比表彰管理。2024年評選1個“兩個確保”突出貢獻獎和5個“兩個確保”特殊貢獻獎,累計獎勵約800萬元;給予197家直屬庫工資總額浮動獎勵,充分激發員工積極性,匯聚管好“大國糧倉”的強大合力。(文章來源: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