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充分發揮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使命,全方位、全時空、全過程助力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被雄安新區評價為“理念最新、成果最多、服務最優、貢獻最大”的合作伙伴。
堅持創新發展,增強服務新區建設主動力
一是持續輸出創新方案。首創國際領先的長節段、大噸位裝配式綜合管廊技術系統,并在新區建設中予以應用,申報專利100余項,填補了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實踐城市交換中心(CEC)理念,正式寫入雄安《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多項規劃,打造了全新的城市公交運營模式。成功探索“彈性公交”業務,實現定制化公交出行,獲評全國首屆“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二等獎。創新性鋪設35公里裝配式道路,成為雄安新區建設前期城市道路永臨結合的最佳解決方案。二是承擔創新體系編制任務。先后組織所屬26家子企業400余人的專家團隊,全面參與新區“1+4+26”規劃體系編制,持續輸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需求響應型公交》等百余項高質量創新成果。組織相關企業承接新區課題研究工作,《雄安新區綠色智能交通建設運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獲得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6項。三是聚焦構建綠色生態。作為建筑央企唯一代表參股雄安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牽頭組建綠色低碳研究所,全面開展能源替代、節能減排、資源化循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業務。認繳出資15億元參與設立雄安首支生態環保類產業基金-白洋淀基金,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范。高標準打造“千年秀林”,同步建設“數字森林”,創造了新區單日栽種14萬株的記錄。統籌白洋淀生態清淤治理設計任務,成功實施生態清淤三期等20余個項目,白洋淀水質已連續3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堅持質量第一,發揮新區基礎設施牽引力
一是發揮主業優勢。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綜合優勢,深度參與《容東片區交通專項規劃》《昝崗站城一體化交通體系規劃》等規劃編制。中標實施京雄高速、榮烏高速、京德高速、容易線、G336改建等新區干線項目,參與實施新區30%以上的公路項目以及京雄、雄商、雄忻等多個高鐵項目,為新區內外骨干路網、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高質量快速成型做出突出貢獻。二是打造標桿項目。嚴格按照“雄安質量”“廉潔雄安”要求,打造唐河污水庫治理項目、容東綜合管廊三標等一批標桿工程,承建項目累計獲評中國雄安集團A級信用評價21次、投資進度和安全文明流動紅旗15面,所屬3家子企業獲“雄安質量”杰出貢獻企業,項目綜合管理水平在參建企業中持續保持領先。三是落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全面參與新區市場化疏解項目建設,圍繞產業落地高標準建設中交未來科創城,創新設計“一級土地整理+二級地產開發+三級產業導入+四級城市運營”城市綜合開發投資新模式。以創新理念助力新區產業培育和發展,成功策劃舉辦雄安智慧交通國際論壇暨中交未來科創城產業發展大會,86家創新型企業現場簽約,成為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簽約。致力打造產城融合新標桿,“一企一策”制定疏解服務方案,成功推動中國航發燃機置業落戶中交未來科創城,開創雄安新區市場化項目央企創新合作新模式。
堅持黨建引領,提升建設高標準新區凝聚力
一是建立“五共”黨建新格局。率先在新區參建企業中成立黨組織,探索實踐黨建共商、黨員共育、資源共享、發展共促、品牌共創的“五共”區域化黨建模式,引領中交駐雄各基層黨組織從“單兵作戰”向“大兵團作戰”轉變,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相關經驗在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黨建要報》刊登交流,并入選人民日報“獻禮建黨百年”基層黨建與民生發展優秀案例。二是踐行央企功能使命新擔當。調動資源加速雄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確保項目提前交付。響應新區防汛抗洪動員令,組織近千名干部職工投入防汛抗洪,救傷員、保暢通、固堤壩,為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積極貢獻。急新區之所急,僅用9天時間設計建成全木結構的“秀林驛站”,成為雄安新區綠色發展新地標。三是融入雄安建設新格局。中交集團黨委深入研究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明確提出“投資雄安就是投資未來,建設雄安就是建設未來,為雄安服務就是為中國的未來服務”戰略導向。按照“促進業態創新和產業提質升級”布局落子,所屬12戶子企業在新區完成工商注冊,30余戶二級子企業在新區開展主營業務,持續導入優質資源助力新區發展。(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