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說
1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出席介紹推動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企業改革局負責同志一同參加發布會。
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等廣泛報道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成績、2025年部署。小新為您梳理匯總媒體的主要關注點——
01
2024年,中央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袁野表示,2024年,中央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我國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貢獻了力量。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其亮點——
一是穩的基礎進一步夯實。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報道,2024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突破90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加值、利潤總額和上交稅費均實現穩定增長。
二是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2024年,中央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81.2萬元,同比增長3%;凈資產收益率、營業現金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中國證券報報道,截至去年年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境內總市值同比增長17.6%。
三是進的特征進一步顯現。中國青年報報道,2024年中央企業原油、原煤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和1.8%;發電、售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和7.6%,航空客運量、水運貨運量、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9.4%、7.1%和8.5%。
四是新的動能進一步增強。科技日報報道,2024年,中央企業全年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三年超過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占投資總額40%以上。
02
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央企業是國家創新鏈條的關鍵樞紐,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骨干中堅。國資央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嫦娥六號帶回世界首份月背樣品,深中通道“長虹臥波”創下10項“世界之最”,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樣車亮相……新華社報道指出,2024年,中央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彰顯了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和不斷增強的高質量發展后勁。
袁野在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國資央企深入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工業母機等方向組建一批創新聯合體,央企創新聯合體數量達到了24個。
聚焦營造創新環境,國務院國資委在完善出資人支持政策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據光明日報報道,具體舉措包括加大科技創新在考核體系中的權重,首次設立科技創新優秀企業榜單,專門對重大科技創新予以工資單列等,中央企業抓創新、強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袁野表示,2025年,國資央企將緊緊圍繞更好發揮中央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更好解決當前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他說,今年將重點抓好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推進高效率成果轉化、建設高水平創新生態三方面具體工作。
03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厚積成勢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戴希在發布會上介紹,國務院國資委高度重視戰新產業發展,2023年啟動了中央企業的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行動啟動以來,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厚積成勢。2024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提升4.2個百分點。
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據央廣網報道,5G—A全面商用,覆蓋了全國300多個城市;新能源裝機占全國比重達到5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75萬輛,同比增長83%。還推出了一批代表行業先進水平的標志性產品,如全球首臺千噸新能源架橋機成功投用。
產業鏈韌性顯著提升。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央企業發揮鏈長作用,加力布局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攻關關鍵核心技術。例如,國家電投協同“國和一號”產業鏈近60家民營企業完成整機設備的國產化研制,中國中車集團帶動軌道交通產業鏈500多家地方企業共同打造株洲、青島雙產業集群。
“我們累計向全社會發布供需對接清單超過4600項,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互利合作、融通發展。”戴希說。
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目前,中央企業已推動人工智能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個重點行業、400余個場景落地應用,2024年全年打造智能工廠120個。
04
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持續推進
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工作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林慶苗表示,2024年,國務院國資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部署,扎實推進重組整合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
據經濟日報報道,一方面,有序開展新央企組建,完成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組建;著眼構建國家級物流大數據平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組建成立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專業化整合,完成愛達郵輪公司資源整合;推動中國一汽等汽車企業控股中國誠通力神青島,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形成發展合力。
林慶苗說,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以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為抓手,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
他具體介紹了未來推進相關工作的重點發力方向:一是繼續開展新公司組建、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二是縱深推進專業化整合,聚焦主責主業,整合優質資源,減少行業“內卷”;三是進一步強化整合融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
袁野也明確指出,將深入落實國資央企“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統籌抓好“十五五”的規劃編制,聚焦主責主業,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抓好央企產業煥新行動、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推動中央企業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更好發揮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
05
有效投資持續擴大
“國資央企高度重視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戴希表示,2024年,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5.3萬億元、同比增長3.9%,四季度投資節奏明顯加快,同比增長11.3%。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中央企業還管理著實繳規模超萬億元的國家級基金、專項基金、產業基金,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進一步穩定了市場預期、提振了社會信心。
投資結構的優化,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除最前面提到的,全年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1.8%,占總投資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不少中央企業還在投資布局中尋找增長的“第二曲線”,在傳統業務領域的企業集團積極布局新材料、生物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新領域新賽道。
與此同時,中央企業還持續擴大電網、通信網、石油天然氣管網等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但影響廣、輻射作用強的基礎設施投資。
新華財經采訪相關專家指出,國資央企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既是為了助力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也是為了滿足自身持續發展的需求。從短期看,是要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拉動有效需求增長;而且國資央企的投資會產生帶動效應,帶動更多社會資本的投資增長。從長期看,則是為了形成更大生產能力,為持續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戴希表示,2025年國務院國資委將繼續推動中央企業靠前發力、主動作為,堅持“擴大”和“有效”并重,更加強調投資的效益和價值。
06
國企改革進一步走深走實
“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我們全力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進一步豐富改革內涵、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改革實效,截至目前已完成70%以上的主體任務。”林慶苗說。
來自此次發布會的信息顯示,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
通過動態優化企業主責主業、給予考核加分獎勵等方式,鼓勵企業服務宏觀調控、承擔戰略任務、放大社會價值;針對承擔科技攻關、產業升級、戰略投資任務較重的企業,探索實施差異化管理;98%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子企業建立了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制度,中央企業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比例超過6%……
改革,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進一步激活了國企發展潛能,還進一步提升了國有資產的監管效能。
據新華社報道,聚焦“放得活”與“管得住”,國務院國資委積極推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出臺了25個行業的針對性考核實施方案,2024年度對中央企業的考核指標中,個性化指標占比達77%,導向更鮮明,激勵更精準。
2025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國企改革如何走深走實?
“我們將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對照任務、壓實責任,聚焦重點、全力攻堅,在強化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提升國資監管效能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確保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高質量完成。”林慶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