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2024年南方五省區電量同比增長7.5% 用電量和增速雙雙創近三年新高

近日,從南方電網獲悉,2024年,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170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用電量增速較全國高0.7個百分點,用電量和增速雙雙創近三年新高,體現五省區總體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折射出五省區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充換電服務業需求維持高增態勢

分產業看,2024年,南方五省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及居民生活用電同比分別增長5.2%、7.2%、8.9%、7.1%。其中,南方五省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2024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較2023年提升0.7個百分點。

制造業用電量加快增長,反映實體經濟支撐作用凸顯。2024年南方五省區制造業用電同比增長7.6%,對總體用電增長貢獻率達到47.8%,貢獻率較2023年提升9.5個百分點。

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勢良好,高質量發展成效持續顯現。2024年,南方五省區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達12.2%,高于高載能行業6.8個百分點。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行業用電量均呈兩位數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與新能源相關的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風能原動設備制造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4.8%、50.9%,產業高端化、綠色化趨勢明顯。

服務業,一頭連著制造生產端,一頭連著市場消費端。從用電數據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和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增長,直接帶動了充換電服務業的高速發展,2024年,南方五省區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5.9%。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快速發展,也帶動南方五省區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28.4%。

2024年,南方五省區“三新”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5.9%,對五省區用電增長貢獻率為7.4%。從單月看,12月該行業用電量增速達33.4%,已連續23個月均保持25%以上增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而鋼鐵、采礦、水泥等高能耗行業正在經歷結構調整,反映我國正推動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并持續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這種轉型效應也將支撐經濟持續向好。

廣東用電規模全國第一,云南用電增速領跑五省區

分省區看,2024年,廣東以9121億千瓦時的用電規模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7.3%。云南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0.9%,增速領跑五省區。

廣東電網公司佛山順德供電局工作人員走進企業生產車間,了解年貨生產用電需求

在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深圳全社會用電量首次突破1200億千瓦時,廣州、東莞全社會用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制造業大市電力消費平穩增長,是企業生產活動有序開展的縮影。其中,2024年,深圳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汽車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1.6%;廣州新領域用電快速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3.5%。

2024年,廣西大力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拉動“三新”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3.9%,高于南方五省區“三新”行業用電量8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具有新質生產力屬性的行業用電增長較快,增速分別達37%、15%、13%,呈現出全區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向好態勢。

在云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直接帶動消費額超330億元,這一政策不僅有力地刺激了消費市場的繁榮,拉動消費類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達 22.7%,增速領先其他四省區10個百分點之多。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2.8%、49.1%,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大幅增長69.6%。

貴州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引領帶動作用,2024年,協同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實現互聯網數據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32.6%。此外作為礦產資源大省,貴州大力推進“富礦精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速20.9%。在“福泉-甕安”千億級磷化工產業集群,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和化工業發展勢頭迅猛,相關行業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138%和28.2%。

海南2024年旅游經濟高開穩走,預計全年接待游客9720萬人次,同比增長8%。電力數據看出海南文旅交出精彩答卷,2024年,海南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商貿產業發展勢頭較好,用電量同比增長19.4%、16.5%,均領跑南方五省區。

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電力規劃中心分析,隨著經濟總體逐步復蘇向好,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預計2025年南方五省區將催生更加多元、高質的電力需求增長點,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延續良好增長態勢,增速將保持在6%以上。(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