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研究職業教育與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層次聯系,激活職業教育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內生動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重視涉農專業建設,構建終身職業教育體系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職業院校承擔著為新型農村建設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須著力增加高質量農業人才的輸出,增強我國職業教育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人才支撐能力。職業院校應調整和完善現有涉農專業布局,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急需的專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配置專業體系。將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融入人才培養標準,擴大涉農專業的招生宣傳和培養規模,積極在農村基層開展農技人才、農機操作人員、鄉村管理干部、鄉土技藝人才、農業市場經紀人等各類涉農人才的招募和培訓工作,全面提升鄉鎮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結合長期和短期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課程設計,為農村地區培養大量優秀的涉農專業人才。針對返鄉人員和農村待業人員,開展針對性的農業技術培訓,充實農業產業的人力資源,助力農業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此外,要加強與鄉村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涉農職業資格認證培訓,推行1+X證書制度,對鄉村全面振興所需人才進行專業認證,為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實施筑牢人才基礎。
緊緊圍繞鄉村全面振興的實際需求,由地方政府與職業教育管理機構主導,推動職業院校與鄉村企業合作,構建覆蓋農村居民全生涯的職業教育體系,完善農村成人教育的持續發展機制。確保有志于提升個人農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的鄉村民眾,能夠通過規范化、系統化、便捷化的培訓方式,不斷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增強在農業生產、農產品營銷及加工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職業院校應在校、村、企三方融合發展中發揮橋梁作用,拓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渠道,如在農村開展農業技術速成課程、特色農產品產業培訓等。同時,加大對農村終身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學習農業知識與技能的認識,強化他們的持續學習意識和務農決心。加強農村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搭建服務于農村終身學習的系統,整合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打造網絡版的優質農學課程,并在鄉村信息平臺上推廣共享,構建更加開放、靈活的農村職業教育模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教育支持。
二、強化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推行精準服務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但由于政府職責劃分不夠清晰,導致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存在一定的僵化現象。高職院校也面臨職責分工不明確、缺乏專門對接農村職業教育機構的問題,服務農村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政府亟待進行內部結構改革,設立專職機構負責農村職業教育事務。同時,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根據區域特色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在政府的引導和財政支持下,加強對農村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監管和審核,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推行“一對一”精準服務,指定鄉鎮高職院校對口服務本地農村職業教育,為鄉鎮農村提供直接幫助。縣級高職院校負責指導鄉鎮高職院校,市級高職院校對應指導縣級高職院校,實現點對點的精準服務。這一方案有助于政策的逐級落實,提高執行力度,提升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效果、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
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導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可以與地方職業教育中心以及鄉村中小學校結成聯合體,共同開發職業教育課程,為其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和技術支持。通過與區域內企業合作,職院可以建立實習訓練基地,讓學生和農戶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接受職業技能教育,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還可以派遣師資力量深入鄉村地區,開設職業技能課程,提供專業理論、技術操作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幫助農村學子和農戶了解和掌握現代職業技能。同時,職院可以依托自身特色,針對農村地區開展各類社會服務項目,如健康咨詢、環保指導等,為當地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在課程設計和教學規劃方面,職院應注重實操環節,加強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開展涉農電子商務、鄉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等教學項目,并積極引導學生深入鄉村企業、聯合社等實體進行實習鍛煉。地方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與區域職業教育中心建立人才輸送合作計劃,采取訂單式培養、畢業生就業支持等措施,向職業教育中心輸送更多優秀畢業人才。這些畢業生投身農村職業教育推廣工作,培養出新一批專業人才和現代職業農民,構建起職業技術學院助力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結論
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重視涉農專業建設,構建終身職業教育體系;強化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推行精準服務方案等措施,職業教育能夠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鄉村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探索創新實踐育人路徑,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作者:豐玲,邵陽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