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各類檢查評比、總結匯報、傳達部署相對集中,是檢驗為基層減負成效的關鍵時期。多地通過發揮數字賦能優勢,助力基層干部真減負、提效能,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促發展。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數字技術具有兩面性,如果使用不當,就會造成應用軟件過度開發、數據重復申報等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要全面打破數據壁壘增算力。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共建共享原則,探索搭建規范統一的大數據共享平臺,支持大數據共享平臺內各行業各系統非密信息數據面向基層開放共享,加速數據流和業務流深度融合,如杭州市在匯聚各類政務應用業務數據基礎上,建立村社數據倉,推動部門業務需求統一匯集、報表數據統一下達,做到村社一次填報、部門自行抓取、倉外再無數據,真正實現從“分頭填報”到“統一填報”、從“找基層要數據”到“在系統取數據”的轉型,讓基層干部從報表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要一體集成數字平臺減負擔。如果數字平臺過多過濫,基層干部整天圍著數字平臺轉,就可能陷入新的事務主義窠臼,走向數字賦能的反面。為此,應健全完善一體集成的數字應用平臺,如“浙里興村治社”構建起“鎮街—村社—網格”事項任務閉環系統,設置村級組織“興村治社榜”和干部個人“先鋒干部榜”,實現事項清單之外無事項、場景之外無臺賬、榜單之外無考評、應用之外無APP。通過平臺集約化、一體化建設,徹底消除多頭填報、重復填報、過度留痕等弊端,真正達到為基層減負賦能的目的。
要常態長效監督管控固成果。在持續鞏固基層減負成效過程中,要善用大數據思維構建常態化監管模型,一體強化準入管理、動態管理、綜合管理,進一步明確政務應用在開發運營、內容發布、用戶使用等方面的標準和要求,從源頭上控制平臺數量和質量,確保政務平臺規范有序運行、真正發揮實效。(寧波市鄞州區委組織部 王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