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管理人員在寧德時代電芯制造生產線上調試設備。
本報記者 劉曉宇攝
圖為斐雪派克工廠智能制造生產線。
斐雪派克電器(青島)有限公司供圖
圖為中試實驗室工程師進行產品測試。
武漢中關村硬創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圖為育種工人清理水稻田里的雜草,為育秧做準備。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圖為廣州酒家參加美食周活動。
廣州市商務局供圖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是創新創業的主體,是整個經濟充滿生機活力的基礎,也是讀懂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我們約請記者對5家企業進行了采訪,這些企業有大有小,來自新能源、家電、中試平臺、種業、餐飲等不同領域。新的一年,面對困難和挑戰,企業怎么看?把握機遇、堅定信心,如何加油干?讓我們聽聽企業的聲音。
——編者
一家新能源產業鏈主企業——
不卷價格卷創新
本報記者 劉曉宇
記者:作為鏈主企業,如何帶動產業鏈創造更多價值,避免陷入“卷價格”的怪圈?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近些年,部分供應鏈企業通過“卷價格”的方式尋求市場占有率。我們認為,鋰電和新能源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不能靠層層壓低價格來實現,而應該創造“高價值”產品,帶動企業進一步研發,讓整條產業鏈受益。
作為鏈主企業,我們通過開放式創新的方式,推動上下游企業技術創新、全產業鏈發展和價值的提升。為增強供應鏈韌性和協同性,我們在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上游重要環節,與供應商推進新技術研發;也與下游車企展開合作,讓整車上的電池更好用,提高產品的迭代速度。
跳出“卷價格”的怪圈,還需要產業鏈企業共同向外看,開拓市場,做大蛋糕。我們觀察到,一些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就用到了與新能源相關的產品。我想,傳統產業的再造對產業鏈提出了新的需求,也提供了全新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我們堅信,參與國際競爭,引領全球綠色轉型,需要整條供應鏈協同發力,也需要鏈主企業通過開放式創新,為產業鏈創造更多價值。我們將與上下游企業展開合作,讓新能源產業鏈更成熟,涌現出更多面向市場的技術應用。我們還將發力鋰電的回收利用,攜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集電池生產、使用、梯次利用、回收資源再生為一體的生態閉環。
一家家電產業鏈上游企業——
用好政策練內功
本報記者 李蕊
記者:作為家電產業鏈上游企業,如何將“兩新”政策的機遇化為企業內在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斐雪派克電器(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利:“兩新”政策提振了家電產品銷量,作為家電企業的電機供應商,我們的產品銷量隨之增加。以廣泛應用于高能效洗衣機的一款直驅電機為例,2024年其產銷量同比增長14%。“兩新”政策在2025年加力擴圍,我們有信心繼續實現公司的發展,推動技術與產品創新。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發展不能有依賴政策的“等靠要”想法,而是要主動將政策助力內化為企業自身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此,我們正努力將銷量增長帶來的收益,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研發實力。在“兩新”政策推動下,消費者對高品質家電的需求提升了,我們通過技術研發,著力解決消費者使用家電時的一些痛點問題,比如通過算法對運轉中的電機做出精準控制和適時調整,有效降低滾筒洗衣機的振動噪聲。
我們也期望國家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出臺相應細則,輔導我們用好政策,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市場與環境是多變的,企業要敢于創新與變化,才能不被淘汰。2025年,我們會繼續深挖企業內部潛力,專注于下一代領先技術產品的開發、測試及市場開拓工作,滿足和響應市場變化,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
一家中試平臺企業——
打通堵點促轉化
本報記者 范昊天
記者:新興科技產業研發投入大、驗證周期長、投資回收難度大。作為中試平臺,如何打通科技與產業之間的創新堵點,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武漢中關村硬創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志猛:小微企業自己搭建平臺做測試驗證,成本太高了。而現在只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就能享受到產品的貼片、性能測試、認證檢測等集成服務,加快了產品研發進度。湖北武漢創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蔡毅告訴我,得益于我們的幫助,2024年他們在海外推出了軟表面清潔機器人,市場反響不錯。
一直以來,科技成果轉化存在一些難點,比如科技成果供給端和市場需求端不匹配,多學科資源不匹配。
如何發揮平臺在創新鏈、產業鏈中承上啟下的優勢?我們是由北京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和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共同組建的科技服務企業,北京提供科技成果,武漢高科提供當地的供應鏈支持并進行推廣。雙方優勢互補,為科技企業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我們還開展了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的撮合對接,政府也在科技人員培育、平臺發展方面給予我們激勵。
公司為500余家企業提供了2500多次技術服務,創造服務收入的同時,也帶動服務對象創收。今年,我們會繼續加強政產學研用的協同,著手設立成果轉化中試天使基金,搭建“技術—資本—產業”融合發展平臺;還計劃進行3期2000多萬元的設備投入,圍繞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新能源儲能等前沿領域,充分發揮平臺專業能力和優勢,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一家種業企業——
揭榜掛帥解難題
本報記者 曹文軒
記者: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是商業化育種面臨的難題,如何克服問題,利用各方支持,推動種業創新?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水稻測評總監周華:在商業化育種起步階段,資源、人才、技術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與企業、市場存在一定距離,阻礙創新。
我們采取揭榜掛帥方式,對種業創新難題進行協同攻關。我們出題目,院校出專家人才,成果和收益兩者共享。不久前,第二批“揭榜掛帥”項目立項,我們對結果充滿期待。
種業創新不是企業一家唱“獨角戲”。集團成立之初,在海南三亞設立了分支機構,政府協調科研用地,給予支持。后來,我們把總部從北京遷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去年初,為鼓勵種業創新,海南出臺多項措施。好政策助力好種子加速涌現,同年4月,我們舉辦了早造水稻展示觀摩會,一個由我們和研究機構共同研發,具有抗白葉枯病、抗倒伏、產量高等優良性狀的水稻品種,受到廣泛歡迎。2024年,我們共有138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168個新品種獲得授權。
今年是我在三亞南繁的第二十六個年頭,看到種業越來越受重視,我越干越有勁!新的一年,在各方支持下,我們將在生物育種、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為種業創新作出新貢獻。
一家餐飲企業——
緊貼需求謀轉型
本報記者 王云娜
記者:餐飲消費新需求不斷涌現,老字號如何緊扣市場變化,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鋼:面對消費新趨勢、新變化,餐飲行業難免面臨一些困難和沖擊,更好地吸引客流是重中之重。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情緒、社交和文化價值成為消費者選擇餐廳時的考慮因素。同時,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者對于上菜速度等服務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通過數字化轉型,努力提供更好的用餐環境。廣州是美食之都,餐飲門店客流如云,我們引入送餐機器人,加快上菜速度。機器人無接觸配送,餐食更衛生,消費者更滿意。我們還推行數字化電子券,消費者通過手機領取和使用,餐廳的客流量和銷售額也實現增長。
我們正與電商平臺等外部合作方聯動,拓展其他客源群體,引流到線下餐飲門店。
餐飲企業轉型也少不了政府的支持。2024年11月,廣州市政府財政投入10億元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我們還積極參與廣州精品美食周活動,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提升品牌形象。
將老字號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我們一直在努力。2025年,我們會繼續深化數字化轉型,根據消費者消費習慣和偏好,提供服務和優惠。我們也計劃與各行業品牌跨界聯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和便利。相信隨著餐飲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會有更多消費者來廣州欣賞珠江、海心沙的美麗景致,享受新鮮出爐的廣東味道,獲得更加高品質的美食體驗。
■留言板
建議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進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數字技術在工業生產和管理方面的應用水平,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
——吉林網友
建議完善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機制,構建廣泛參與的科技獎勵機制。應完善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合機制,將高校院所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情況作為考核評價重要內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研究制定頂尖孵化器建設實施方案,省市協同打造一批頂尖孵化器,有效提升企業育成能力和生態支撐能力。
——湖南網友
建議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申報等方面向科技型企業傾斜。
——寧夏網友
(以上留言摘編自人民網《人民建議》,施云娟整理)
本期統籌:張安宇
版式設計:蔡華偉
融媒合作:人民網“領導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