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理市以“黨建領航、組織護航、賦能啟航”為行動指南,全力推動旅游民宿行業高質量發展。截止到2024年底,大理市旅游民宿達6055家,約占全國總量的5%、全省總量的26%,直接從業人員1.3萬人,關聯就業崗位8萬人,實現財政收入1.035億元。
洱海邊的旅游民宿。
黨建領航體系化管理
健全組織體系。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將黨的建設與旅游民宿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確保產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及時組建市旅游民宿行業黨委,成立鄉鎮(街道)“兩新”黨委13個、村(社區)“兩新”工作站44個,成立基層黨組織11個,黨員92名,群團組織58個,持續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通過常態化開展旅游民宿領域“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活動,選優配強旅游民宿領域基層黨組織書記,推行黨員和管理層之間“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更好地服務旅游民宿發展。
完善制度體系。結合全市工作實際,出臺制訂《大理市旅游民宿管理辦法》《大理市旅游民宿規范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大理市旅游民宿經營管理實施細則》《大理市民宿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市級政策文件,印發《大理市旅游民宿工作指南》,從源頭上對全市旅游民宿行業進行規范,引導大理市民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落實責任體系。建立市級牽頭、行業指導、鄉鎮(街道)負責的工作落實機制,形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定期由市級領導通過聯席會議、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等形式召集民宿行業黨組織、職能部門、鄉鎮(街道)進行調度研判,統籌協調解決全市旅游民宿發展問題。2024年,共召開46次聯席會議,解決問題145項,形成了旅游民宿群管共治常態化局面。
開展民宿相關政策、管理辦法宣貫會。
組織護航服務化保障
做實人才服務。緊盯旅游民宿這一新興領域黨員教育管理,以旅游民宿黨員的需求為出發點,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育模式,開設“紅宿課堂”,科學設置黨的創新理論、民宿管家、優質服務等課程,累計培訓1300余人次,解決旅游民宿發展問題408個。制定10類民宿人才目錄,廣泛開展民宿主理人、咖啡師、茶藝師等服務技能培訓,培育民宿從業人員1100余名,建強經營管理、客房服務、產品策劃、宣傳營銷、品牌推廣等方面人才隊伍,持續為民宿產業發展蓄勢賦能。
做優配套服務。在全省率先設立政務服務“酒店與民宿”綜合受理窗口,提供標準化集成服務,規范旅游民宿“五證一備案”聯審聯批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縮短57%,已為1065家民宿提供“一站式”服務。創新建立多部門“聯服機制”,成立52支“宿”事速辦、“宿”情速報、“宿”求速應、“宿”憂速解先鋒服務隊,不斷優化民宿營商環境。2024年累計開展政策宣傳605次、聯合巡查執法411次、上門服務2806人次,為游客解決問題3000余個。
做細金融服務。針對有提升品質需求而無法解決資金問題的民宿經營者,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對接金融管理部門,推出“金旅貸”“恒惠·客棧貸”等符合行業需求的信貸產品,并推行銀行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等“便捷式審批”金融機制,為主體提供信用貸款8580萬元,以金融資本支持民宿產業發展迭代更新,支持旅游民宿品質提升和業態豐富,為民宿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先鋒服務隊上門服務。
賦能啟航智慧化發展
抓好數據平臺建設。以“一中心、多交互、多實體”的工作思路,聯動相關職能部門,打破數據壁壘,深度整合資源。創新建設“大理市住宿業綜合分析服務監管大數據平臺”,歸集旅游行業基礎數據、部門監管數據、OTA平臺經營數據,依托“蒼洱云”算力,精準洞察市場動態和游客需求,為全市旅游民宿管理、運營、發展提供數據支撐。緊盯行業競爭不規范、“天價房”、惡意取消訂單等問題,設立民宿價格報備、“紅黑榜”通報、“負面清單”懲戒等長效機制,有效遏制不誠信經營行為。
抓好支付平臺建設。為確保“一個地址上辦理一本營業執照、綁定一個支付碼、對應一個本地對公賬戶”,實現稅收基礎數據有據可查,市國企平臺開發“多碼合一”聚合支付體系,將經營地址、營業執照、本地對公賬戶與支付碼進行綁定,在全省首次實現收單資金在本地國企歸集和商戶清分“T+1”結算,將游客支付、部門查驗、消費開票等功能整合到一個二維碼,解決了以往交易兩頭在外的問題,保障經營戶資金安全,規范稅收監管,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
洱海邊的旅游民宿。
抓好民宿品牌建設。深化環洱海“蒼洱紅驛”示范帶創建,引導旅游民宿充分運用好本土秀美風光、民族風情、民俗文化等資源,構建住民宿、觀蒼洱、品美食、賞民俗的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精品旅游民宿引領效應,培育嚴家民居、理庭酒店等示范點29個,授牌“蒼洱紅驛·人才心居”72家,打造國家、省、州級“等級民宿客棧”48家,白瑪酒店獲評云南首家國家甲級民宿,逐步推動大理旅游民宿從網紅“打卡點”轉型為宜居“長紅點”,吸引廣大游客、旅居群體等慕名而來、深度體驗。(大理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