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意義、內涵與實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工程、新載體。“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各地做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一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這為新中國在建國一百周年之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觸...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工程、新載體。“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各地做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一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這為新中國在建國一百周年之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觸...
促進“三化”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美麗家園建設的成果。城鎮化為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需求、空間和環境,工業化為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產業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城鎮化和工業化提供要素保障,三者之間只有相互協調,才能互促共進、科學發展 中國共產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紅河州)第七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紅河州委關于努力實現紅河州與全...
依據地方優勢,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以生態、村落、郊野、田園、古鎮、人文等資源為依托的全景式特色古鎮觀光區、古村落生態文明村寨休閑區、天然風貌郊野田園休閑區、旅游小鎮度假區、特色農業采摘主題園區等鄉村旅行聚集地 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在農業,圍繞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至關重要。紅河州在尋求產業興村,探索...
紅河州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中,將保護環境的理念根植于鄉村發展的建設之中,改善人居環境、保護自然環境、實現節能減排,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 創建美麗鄉村的根本在于軟件提升,其中,生活環境治理是重要內容。紅河啟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城鄉整潔”工程,按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溝渠凈化、環境綠化、村莊美化”的要求,圍繞打造“生態村、特色村、文明村、和諧...
依據地方優勢,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規模集中、產業關聯度高的農業產業、農業龍頭企業集群。將農業產業發展與美麗家園建設有效結合,突出產業支撐美麗家園建設的核心作用,準確定位村莊產業發展方向 紅河州在大力推進美麗家園建設的過程中,全面借鑒了國內鄉村建設的成功做法,在此基礎上,各鄉村綜合考量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特點以及民俗文化...
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以黨建促發展,激發干部群眾的精氣神。扎實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牢固樹立黨建的理念,深入推進“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 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以黨建促發展,激發干部群眾的精氣神,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讓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
以“推動人口、產業和公共資源聚集”為核心,努力推動實現“一年出示范、三年大變樣、五年新跨越、八年新面貌”梯度推進美麗家園行動計劃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棲息的家園,鄉村之美是農民的夢想和追求。新時期,廣大農民群眾對美麗家園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紅河州順應大勢,實施美麗家園行動計劃,著力“做特民居”“做美村莊”,讓鄉村成為“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
將獨特的民族、歷史文化元素巧妙地注入到美麗家園建設之中,協同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和社會管理創新,是打造品牌文化、增強化自信的重要舉措 紅河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保障等硬實力建設的同時,不忘農村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樹立文明鄉風。依據歷史、民族、地域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提升人民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全方面提升紅河文化的影響力。 樹立文明鄉風 紅河各地...
在深刻領會“兩個共同”和全面宣傳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的基礎上,需要把民族團結穩定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同時注重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大力留存現有農村特色的文化符號 民族團結建設成效顯著 團結穩定是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刻領會“兩個共同”和全面宣傳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的基礎上,紅河州始終高舉民族團結穩定大旗,堅持“三個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