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山西省11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的測評及排名
通過應用修正后的中國地方經濟社會公平度評價體系,結合相關的公開統計數據,對山西省11地市的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分配公平度分別進行了測算,在此基礎上,計算了11地市的經濟社會公平度。根據各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總體得分和分項得分,指出了今后進一步提升各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對策措施。 指標體系:中國地方經濟社會公平度評價體系。 測評范圍:山西省11地市。 數據來源...
通過應用修正后的中國地方經濟社會公平度評價體系,結合相關的公開統計數據,對山西省11地市的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分配公平度分別進行了測算,在此基礎上,計算了11地市的經濟社會公平度。根據各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總體得分和分項得分,指出了今后進一步提升各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對策措施。 指標體系:中國地方經濟社會公平度評價體系。 測評范圍:山西省11地市。 數據來源...
中國的國土面積大、人口資源多,不同地區之間在自然和人文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這樣的國情對國家治理構成了挑戰,在政治方面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地方與中央的利益博弈與權力平衡。地方與中央的博弈發生在眾多領域和層級中,跨行政區的區域便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平臺,區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一般都存在著地方與中央的博弈。中國既有跨省的自然地理區域,也有跨省的文化區域,比...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改革也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實現攻堅克難的艱巨任務與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同步進行。這就要求我們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有大智慧,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有大轉變,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有大定力,才能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經濟發展深度轉型中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領導干部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廣大農村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必由之路。2003年以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作為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的有力抓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使浙江成為全國美麗鄉...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環境和“三嚴三實”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深入推進下,干部監督管理工作要求更加嚴格、任務更加繁重、責任更加重大。要做好干部監督管理工作,必須堅持正面教育為主、預防為主,注重事前監督,把干部監督貫穿于干部培養教育、考察考核、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等各個環節,通過一系列“組合拳”,確保思想偏差教育在先、心理顧慮疏導在先、失范行為糾正在先、工作失誤提...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農村交通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條件,一方面要加快農村交通基礎建設,切實提升縣鄉村道路通達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
在現有的雙邊和多邊的全球治理框架中,一個新的概念正在被不斷提及——國際產能合作。從2015年年初的政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到近期的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所簽署的巨額合作協議,中國正在強烈地抒發自己與包括英美發達國家在內的各國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意愿。作為一個新的外交詞匯,以及作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