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精神推進干部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
摘 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各級干部的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素質能力、作風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要深刻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對推進改革的重要保障作用,把改革精神貫穿干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時代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為強...
摘 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各級干部的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素質能力、作風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要深刻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對推進改革的重要保障作用,把改革精神貫穿干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時代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為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其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需要我們深入把握。《決定》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國內外形勢帶來的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變、綜合施策,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2025年是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收官之年。在世界...
摘 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來看,一方面,新型生產關系來源于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躍遷過程中對傳統生產關系的再造;另一方面,伴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將孕育和產生出新型生產關系。形成新型生產關系的根本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點是生產資料的所有...
摘 要:大力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實現整體智治,以此撬動經濟社會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從整體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能力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型智慧城市,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基礎性工程。整體智治是一個有五層架構的社會-技術工程,從上往下依次為價值取向、理論體系、規則體系、技術系統、應用場景,需要打造穩固的制度基座和技術基座...
摘 要: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常態,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也面臨現實挑戰。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必須科學回答好“誰來支持”“誰受支持”“支持什么”“怎么支持”的問題,著力健全黨的領導下多主體共同擔責的生育支持參與機制,構建動態監測與分析轉化有效統一的受體需求研判鏈條,完善整體覆蓋與重點...
摘 要:隨著深度學習、多模態技術及大語言模型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人工智能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改變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方式,為產業升級、社會治理和生活便利化提供了重要驅動力。然而,伴隨這一發展進程的是信息安全、社會公平、就業結構、資源消耗、地緣沖突與數字鴻溝等多維度風險。針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所衍生的風險, 應當持續...
摘 要:“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需在前期成果上實現新突破、新跨越,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做好“十五五”規劃要從“胸懷兩個大局”出發,深入研究外部環境變化,做好應對“動蕩”與“變革”的準備,在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中,把握中國前進的確定性。未來五年將更強調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摘 要: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與進程。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各地區在數字化賦能、共建共治共享以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面臨數字化的普及與應用不足、多方主體的協同不足及制度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的存在,亟待強化數字治理支撐、保障多方主體協同和激發...
摘 要:孔子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剖析孔子的治國理政思想,發掘其現代價值,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具體體現。就治國理政的主體而言,孔子要求“政者正也”,特別突出為政者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就治國理政的方式而言,孔子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國、實施仁政;就治國理政的實踐要點而言,孔子在用人方面主張選賢任能,在做事方面堅持損益...
摘 要:202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集中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旨在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要素支持、支持創新發展、推動轉型升級和加強法治保障等多方面措施,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穩固。要健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工作機制,推動各項支持民營企業政策落實落...
摘 要: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綜合國力的巨大提升以及“全球南方”國家在全球力量對比中整體地位和分量的提升,正在改變西方主導的以“中心-邊緣”結構為基本特點的國際體系,這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本內涵。但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處在這個體系的框架之內,而西方則將不擇手段試圖維持其主導地位。妥善應對國際體系的結構性變化,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
2024年11月21日,《國家治理》雜志創刊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出席座談會,并發表題為《聚焦主責主業 打造大刊名刊》的主題發言(已刊發于《國家治理》2024年第23期)。座談會上,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先后發言,圍繞“黨的創新理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展開深入研討。由于版面所限,本期雜志刊發部分專家發言,發表內容有所刪減。 不斷為提高國家治理...
摘 要:“十四五”規劃擘畫了“建設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藍圖。特大城市因其戰略地位和潛在風險交織融合,構成社區韌性研究中一個特殊且重要的現實場域。提升特大城市社區韌性面臨認知層面和操作層面雙重挑戰,這就要求在實踐中加強黨建引領,完善治理體系;堅持因地制宜,采取分類治理的策略;提高識別能力,基于過程追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