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全球化時代的產業鏈新態勢
【摘要】次貸危機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從超級全球化時代步入慢全球化時代。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加劇了產業鏈區域化和本土化、產業鏈關鍵技術自主化和服務業驅動產業鏈發展新趨勢的演進。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從更多維度審視、參與全球產業鏈的重構,構建中國產業鏈競爭新優勢。有關舉措包括牢牢把握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掌握創新主動權;支持多邊主義貿易體制,積極發展區域和跨...
【摘要】次貸危機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從超級全球化時代步入慢全球化時代。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加劇了產業鏈區域化和本土化、產業鏈關鍵技術自主化和服務業驅動產業鏈發展新趨勢的演進。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從更多維度審視、參與全球產業鏈的重構,構建中國產業鏈競爭新優勢。有關舉措包括牢牢把握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掌握創新主動權;支持多邊主義貿易體制,積極發展區域和跨...
【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美大國競爭升級、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相互交織疊加,國際生產和貿易體系面臨深度調整,全球產業鏈在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重構的同時,出現了本土化、區域化、短鏈化等新趨勢新動向。面對復雜多變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形勢,我國要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產業體系完整、產業鏈韌性強勁的優勢,創新驅...
【摘要】全球產業鏈進入重構變革期,呈現本土化和區域化趨勢,跨行業和跨業態深度融合,知識壟斷成為新特點。中國產業鏈面臨著新挑戰,“去工業化”現象導致中國經濟外循環地位下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地位以中低端為主,高科技領域領先企業面臨被美國“精準脫鉤”風險,部分產業面臨產業轉移和貿易轉移雙重風險。因此,中國必須采取以技術創新驅動全球產業鏈升級的措施,構建國...
【摘要】全球價值鏈分工是涉及生產、貿易、投資、金融、創新等多層次的立體式網絡分工,在新科技革命的影響下,這一分工模式中的生產鏈和創新鏈將日趨短小化、區域化和本地化。全球價值鏈分工網絡越來越受到價值觀、意識形態和制度結構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因此其競爭性與排他性在不斷加強,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國家攀升至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難度趨于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國創新增...
【摘要】中美地緣關系緊張、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大了貿易壁壘、地緣政治風險和離岸生產的風險,推動全球價值鏈加速向低成本中心轉移、向發達國家回流以及向消費市場分散,且發達國家對高技術環節的控制力度加大。這些動向加大了中國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成本和風險,提高了中國通過全球產業鏈整合實現產業升級的壁壘。因此中國不僅需要采取供應鏈安全對策;還需不斷改善國內生產的軟...
【摘要】貿易摩擦沖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國際沖突激化導致全球性供應鏈危機,刺激數字技術應用、數字產品開發及數據經濟發展。供應鏈危機的數字化治理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數字要素與數字產業在國際分工合作、國際貿易發展和國際投融資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和難于替代性,世界經濟格局正處于數字化重構之中,涉及世界生產及產業體系、貿易及市場體系、貨幣及金融體系、國...
【摘要】流通是人類社會物質與非物質要素運動和流動變化的總和,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偶然到普遍、從低級到高級、從一般到現代的發展階段。現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稟賦與無形要素稟賦的全要素流通,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支撐的全開放流通,是涵蓋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全過程流通,是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全循環流通,是體現綠色低碳循環理念的全生命周期流通,是產業鏈供...
【摘要】堅持開拓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精神密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正本清源為前提,以守正創新為基礎,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堅持開拓創新,需進一步正本清源、激濁揚清,夯正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之本、社會主義制度屬性之本、黨紀國法...
人民日報社對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 李志強 【摘要】全球發展倡議的主要內容即“六個堅持”,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全球發展倡議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以實干為途徑,充分聚焦具體重點領域,為解決當今世界難題和匡正全球發展新征程,提供了一份立足時代特征和中國發展實際,飽含中國智慧,濃縮新時代治國理...
【摘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兩個確立”,是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特別是新時代偉大實踐得出的重大歷史結論;是體現全黨意志、反映人民心聲的重大政治判斷;也是指引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皟蓚€確立”決定中國未來之命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堅決擁護和捍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船重千鈞,掌舵一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