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現代化發展的結構性問題與應對策略
【摘要】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不但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動力引擎,更關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產業發展具有強大的規模優勢,同時也面臨著不容忽視的結構性問題。新時代,我國產業現代化發展面臨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收入份額未能實現同步增長、工業產值比重下行、產業結構演進與生產率倒掛、創新投入產出分化等現實挑戰。優化產業內部的初次分配機制、堅持創新...
【摘要】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不但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動力引擎,更關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產業發展具有強大的規模優勢,同時也面臨著不容忽視的結構性問題。新時代,我國產業現代化發展面臨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收入份額未能實現同步增長、工業產值比重下行、產業結構演進與生產率倒掛、創新投入產出分化等現實挑戰。優化產業內部的初次分配機制、堅持創新...
【摘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要素協同比單純的產業結構政策更能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內生增長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大國經濟面臨的獨特問題和優勢,但是如果不能處理好內外循環關系,也容易導致封閉的自我循環和低水平的自給自足發展。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利用的是龐大的國內統一市場,是一種“主場全球化”的建設模式。現代...
【摘要】中國產業體系從工業經濟主導型轉變為服務經濟主導型,發展動力從依靠資源投入為主轉變為依靠技術進步為主,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系統性風險、需求增長方面的深層次體制障礙、全球產業鏈格局重構等挑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包括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產業“雙循環”能力。為此,必須構建吸引全球資源的科技...
【摘要】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當前我國產業體系亟需應對“有創新、少精尖”“有要素、低協同”等方面挑戰,以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要求。數字經濟作為一場技術-經濟范式革命,其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助推作用機制可以分為基于數字經濟視角的數字產業化的“出新”機制和產業數字化的“煥新”機制,以及基于現代化產業體系視角的...
【摘要】科技變革、能源范式轉變、市場需求變化等力量推動制造業向知識化、數智化、低碳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發展目標、資源稟賦的變化以及國際科技、政治、經貿環境變化要求我國制造業加快升級步伐。中國制造業升級需要著力增強基于綜合成本優勢的制造能力、基于生態體系的產業鏈掌控能力、基于科技創新的產業引領能力、基于關鍵要素的價值獲取能力。中國制造...
【摘要】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制造業的綠色化轉型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碳中和與“穩增長”協同推進的要求下,制造業的綠色發展在宏觀、微觀、產業、制度等層面都面臨諸多挑戰。基于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難題,制造業綠色發展需確立近期、中期、長期分步走的路線圖。在制度體系方面,需要統籌宏觀管理、市場和金融、財政和稅收、科創研發等政策體系。通過戰略性關...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方向與目標,將其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產業是同類企業的集合,產業體系是所有產業形成的關聯協同系統,任何一個產業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體都是企業,其中包括少量的大企業和大量的中小企業。大企業雖然有時是產業的核心或領軍者且對產業轉型升級貢獻很大,但產業體系里數量多、涉及面廣的...
【摘要】當前,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通過科技圍堵、濫用制裁、金融遏制、貿易爭端等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面對美對華經濟戰略不斷升級和演變,我國應聚焦其中長期、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戰略實行積極防御,力爭更快地積累實力破解美國的遏制。在美國以實力地位與中國進行對抗性博弈失敗的情況下,繼續推進中美兩國之間各種可能的合作。 【關鍵詞】中美關系 科...
【摘要】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轉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趨勢不可逆轉的背景下,為維持并拓展自身影響力,深度參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解決,歐盟經過審慎磋商推出“印太戰略”。聚焦安全合作;實施“全球門戶”計劃;尋求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方面的共同利益。然而,與美國尋求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不同,歐盟無意爭奪地區主導權,也無意與美國結盟。歐盟“印太戰略”的實踐主要集中在著...